2.推薦曲目

文藝復興的音樂家

卡爾·菲利普·艾曼紐·巴哈(德語: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,1714年3月8日-1788年12月14日),德國作曲家,J.S.巴哈的三子。 C.P.E.巴哈早年從其父學習音樂,1740年到柏林任腓特烈大帝的羽管鍵琴師,1767年遷居漢堡任職。他常被稱為「柏林巴哈」或「漢堡巴哈」。 C.P.E.巴哈的音樂作品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較為顯著,音樂優美典雅,常使用多種裝飾音型,力圖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。所作交響曲,協奏曲,鍵盤奏鳴曲等對奏鳴曲式的形成貢獻卓著。論文《鍵盤樂器的正確演奏法》亦頗具價值。


法蘭茲·約瑟夫·海頓(德語:Franz Joseph Haydn,1732年3月31日-1809年5月31日),又譯海登、海典、偕丁,奧地利作曲家。海頓是繼巴赫之後又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,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。被譽稱交響曲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[1][2]。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,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,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齊親王的樂長,任職達30年之久,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,兩部神劇《創世紀》和《四季》,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,鋼琴奏鳴曲,以及一些歌劇、輕歌劇、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。 海頓的音樂幽默、明快,含有宗教式的超脫,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,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,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,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。後期他訪問英國,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,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,也受莫扎特的影響,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,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。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,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,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。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。


沃夫岡·阿瑪迪斯·莫札特(德語:Wolfgang Amadeus Mozart[a],1756年1月27日-1791年12月5日),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及鋼琴家。莫札特是位多產的作曲家,一生創作了600多部作品,幾乎涵蓋所有形式體裁,他在短暫的生命裡將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臻於成熟並發揚光大,其作品也被廣泛視為古典音樂的典型,對後世有極大影響。 莫札特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薩爾斯堡,自小即展現了他過人的音樂天賦。在多年的遊歷及巡演中不斷成長,17歲時便已作為薩爾斯堡的宮廷音樂家,但他仍繼續尋覓更好的職務。1781年,莫札特決定擺脫父親和大主教的掌控,他辭職並前往維也納深造,得到了名聲與財富,但因不善理財而導致後來經濟拮据。在維也納的十年裡,莫札特創作了許多他最為知名的交響曲、協奏曲、歌劇和聲樂作品。 知名作品: 50餘部交響曲,27部鋼琴協奏曲,六部小提琴協奏曲,四部圓號協奏曲,單簧管協奏曲,23部弦樂四重奏,18首鋼琴奏鳴曲,歌劇《唐璜》《魔笛》《費加羅的婚禮》《女人皆如此》,安魂曲(未完成)


法蘭茲·澤拉菲庫斯·彼得·舒伯特(德語: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,1797年1月31日-1828年11月19日),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作曲家,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,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。他一生短暫,只活了31年,但卻創作了近600多首歌曲,18部歌劇、歌唱劇和配劇音樂,10部交響曲,19首弦樂四重奏,22首鋼琴奏鳴曲,及4首小提琴奏鳴曲等。 舒伯特為不少詩人如約翰·沃爾夫岡·歌德、弗里德里希·席勒、海因里希·海涅、威爾赫姆·穆勒等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,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。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、敘事曲、充滿戰鬥性的愛國歌曲,也有源於民間音樂的歌曲,其中重要的有《魔王》、《搖籃曲》、《鱒魚》、《菩提樹》、《美麗的磨坊女》、《野玫瑰》、《流浪者》(2首)、《普羅米修斯》、《致音樂》、《迷娘之歌》、《紡車旁的格麗卿》、《牧童的哀歌》、《戰鬥中的祈禱》、《劍之歌》、《戰士之歌》等 , 連篇歌曲集3部 :《美麗的磨坊女》、《冬之旅》和《天鵝之歌》。另外,他共完成了七首交響曲,當中第5號、第8號及第9號都是較常演奏。第8號交響曲由於在舒伯特在世時只是完成了兩個樂章,第3樂章只留下開首的兩頁已配器的總譜和一些草稿,第4樂章更可能從未構思過,因而被稱為《未完成交響曲》;而第9號交響曲由於篇幅宏大,氣勢磅礡且充滿豪邁的氣概,因而稱作《偉大交響曲》。他的作品還有為絃樂四重奏所寫成的《死神與少女》、運用同名的歌曲而寫成的鋼琴五重奏《鱒魚》、C大調弦樂五重奏、鋼琴奏鳴曲、《軍隊進行曲》、《流浪者幻想曲》、《音樂的瞬間》、《即興曲》和《羅莎蒙德》劇樂等。 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聞名,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、渾然天成。他在世時,大眾對他的認識和欣賞只是一般,但在逝世前已經有一百首著作出版。他早年擔任父親學校裏的教師,辭去職位後一直沒有固定的工作,經常靠朋友的接濟。死後,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當崇拜、卻只見過幾次面的貝多芬墳墓旁。